紫芽属于什么类型的茶叶(紫芽茶的口感特点)
一、紫茶和红茶分别像什么
紫茶是茶树中的“异类”。同许多植物一样,茶树叶片以绿色最常见,这是因为叶片中主要含叶绿素。当然,叶色也会因嫩度、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嫩梢呈黄绿,成熟叶呈深绿。
除了叶绿素外,茶树叶片还有多种天然色素,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叶绿素(有a、b两种)和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属于前者,而花黄素、花青素和儿茶素则属于后者。通常,这些色素成分在茶树叶片中都存在,其含量受气温、光照等外部生长环境或内在遗传因素影响而变化。这株令唐教授又惊又喜的紫茶,其花青素含量就远高于正常芽叶,而它的后代“紫嫣”一芽二叶的花青素含量更是高达2.44%~3.28%(因季节而异),是普通茶(约0.1%)的20多倍!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一样,紫茶是造物者不经意的创造。不过,红紫色芽叶在茶树叶片中并不稀奇,是常见的性状之一。
它有两种类型,—种出现在普通茶树品种上,是茶树抗逆(对抗不良环境)的一种生理表现形式。比如,在夏季强光高温条件下,高海拔的群体茶园中,红紫色芽叶的发生率就相当高。有学者调查发现,红紫色芽叶在茶树地方有性群体品种(即菜茶)中占有很大比例,但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普通群体品种,在春季有30%左右的芽叶呈现微红紫色或红紫色,在夏季则达88.7%。2003年,广东省农科院饮用植物研究所(原茶叶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外界环境对叶色的影响。该所从云南大叶种和凤凰水仙群体种中选出约20个红紫芽品种优良品系,新品系新梢2~4片叶为红紫色。随着叶片的生长与成熟,红紫色褪去,转为绿色。除丹凤和红叶4号等少数品系外,其它品系的红紫色均在夏季最深。
另一种则是特异红紫芽茶树品种,全年新梢出现红紫色芽叶,更多的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二者最大不同的是,普通茶树的红紫色芽叶是阶段性的,随着茶树生长,会逐渐变绿,而后者全年一芽一叶至三四叶均为红色、紫色或红紫色,唐教授的偶然发现及其选育的“紫嫣”就属于该类型。
其实,在“紫嫣”问世以前,云南“紫娟”品种就曾兴起过一阵不小的热潮。“紫娟”的母树,系1985年云南省茶科所的技术人员在南糯山200多亩多达60多万株的茶园中发现的。20年后,云南省茶科所成功培育出遗传特性稳定、品种性状纯一、无变异,具紫芽、紫叶、紫茎的“紫娟”茶树,获得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其鲜叶制成的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1]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二、紫苞芽茶叶是凉性的吗
1、紫芽孢茶是人们采集云南特别紫鹃茶树的新鲜芽孢经加工以后得到的一种甘茶,它是茶叶家族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外表是深紫色,有自然的茶香,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人们用它泡水喝有好的保健功效存在。
2、紫芽孢茶和其他茶叶一样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微量元素氟的含量比较高,这种物质是一种能保护牙齿的重要物质,它被人体吸收后会在人类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能减少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对人类牙齿的伤害,能让人们的牙齿更坚固更健康,而且能让牙齿的光泽度更好。高血压是人类的高发疾病,现在他的发病率已经高达30%还要多,如果不提前预防就会因为高血压而导致很多慢性病出现,平时多喝一些紫芽孢茶就能预防高血压出现,因为它是一种能净化血液,促使血管扩张并能维持人体内部环境钾钠平衡的健康养生茶,坚持饮用会让血压保持稳定正常状态。
三、紫芽茶的茶叶概述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杜牧当年见紫芽而歌咏,踏露摘下,“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一幅田园画卷。陆羽曾言“紫者上,绿者下”,来赞赏紫芽茶的品质。但当初的紫芽谁也没有喝过,如今的采制茶业里倒因为“芽紫者变异也,味苦劣,常弃之”。各地产茶制茶的制程文本中也有三不采的规定:“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芽叶”的要义。
紫芽普洱茶古为贡品,采海拔2480米的野生茶树群落,茶树树龄在500--1400年之间。茶树品种与众不同,数量较少。每年在立春前只采一季,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汤色透亮、蜜香沁人,是保健养身、提高生命活力的天赐佳品。
最早学术界关注紫芽变异是在武夷山,虽然都知道紫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不同植物中零散变异的现象,多见于夏茶,由于花青素含量极高,因此颜色呈现紫色,花青素口感苦涩,故一直认为不适合做茶。但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在武夷岩茶业内发现,岩茶紫芽变异体经过培育驯化可以产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而改良后的紫芽口感也可以不那么苦涩,于是福建省茶科所就采用大红袍自然杂交的后代中选育而成了一种无性系新品种:紫芽岩茶。专业描述为: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嫩梢暗黄绿,紫芽,叶柄基部紫红,节间短,茸毛少,叶质软,持嫩性强,芽梢密度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期在4月中下旬,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加工品质稳定。该品种育成是利用并改造珍稀茶树品种资源的成功范例,适宜在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1985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由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该变异品种经过研究和培育,诞生了现在的紫鹃茶树,传统紫芽是指大叶种古乔木因季节和产地而出现的变异芽体,一片茶林中出现紫芽的树很少,一株古树上紫芽者也不多。而紫鹃是扦插的茶园茶树,高产密植,茶园预选变异种扦插,增加光照和温度促使整片茶园植株从芽到叶、到茎都呈紫色。传统紫芽叶身墨绿深厚,叶脉突显与栽培野生茶类似;紫娟叶身薄而叶脉不明显。传统乔木紫芽汤色金黄、口感厚重、滋味饱满;紫鹃茶(滇绿)汤水薄、色褐绿、苦涩味较重,叶底靛蓝色。两者可能的共性是花青素含量高,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
1991年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咏月等人用体重2.5-3.5kg的家猫进行多次降压实验,结果表明,紫娟绿茶降压幅度为35.53%,优于云南大叶种绿茶(29.04%)。目前,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开发出紫娟降压保健茶的基础上,正加大紫娟茶树品种的繁殖,并期望在减肥、降血糖等方面加以开发、利用。
紫娟,是改良品种,其香气扬,而口感稍淡而苦味明显。与原始种紫芽有一段差距,但有许多人误认是紫芽。茶科乃容易基因变异之植物,只要授粉种生幼苗,通常容易变异。在一般茶园,为了稳定质量与产量,通常使用阡插无性生殖,如果因授粉而产生变异,农民都将之拔除。在群体原始变异种之中,有一类芽头为紫色,通常是三级叶以内都是紫色,其后成叶恢复为深绿色,此即勐海地区当地农民称之为“紫芽”。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