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三要素是什么茶叶和什么茶叶(泡茶技巧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泡茶三要素
1、一、茶叶用量要泡好一杯茶成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月量,每次茶时用多少,并没有找一标准,主要根据茶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时种类繁务,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享挥在1:50-60,即年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调茶,每杯兢5-10克。
2、如用茶壶,则核容量大小适当学据。月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批人量儿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总之,浊茶月量的多少,关健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务水少,则味滚;茶少水多,期味淡。
3、二、泡茶水温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4、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5、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
6、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7、三、冲泡时间和次数茶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根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面论。如月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的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软月。
8、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面且国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步量开水。
9、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2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人成满,便可赴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汾浓皮比较均匀。
10、据测定,一般茶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自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儿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用颗检组小、揉捻克分的红鲜茶与绿鲜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没出,便可一次快速饮月,饮月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二、什么是泡茶的三要素
不同的茶叶三要素掌握程度不同:
1、一般红、绿茶用茶3克左右,加水150-200毫升,最好分步加水,也就是茶叶放入杯中,先加三分之一的开水,2-3分钟后再加开水至150-200毫升,2分钟以后即可饮用。
当茶水还剩三分之一时加水泡第二次,一般冲泡3次,茶叶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90%以上都泡出了,应将茶渣倒弃。
2、乌龙茶、普洱茶一般用茶6-10克,冲泡前先用沸水温烫茶壶,再放入茶叶,加水200毫升左右。乌龙茶每次冲泡的时间较短,冲泡次数可以多一些。
第一次冲泡1分钟后就可以将茶水倒至配套的小杯中饮用,第二次冲泡1分半钟,第三次2分钟,第四次2分半钟,时间随次数而增加,可以保持前后每一次茶汤浓度均匀。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普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普洱茶不仅口味香醇,对健康还颇有好处。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指出,普洱茶能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
大麦茶具有极为明显的健脾作用,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因为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而出现有积食以及消化不良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小儿以及老年人等脾胃功能比较虚弱的人群,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多喝些大麦茶,以此来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从而预防各种肠胃疾病。
茉莉花最主要的药用功效是理气解郁。由于茉莉花具有性温的特点,所以是一种健胃的常用食品和饮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什么茶健脾养胃?谈谈科学饮茶与养生
三、绿茶冲泡的三要素
冲泡,是在泡茶过程中的一道特有的程序。针对不同的茶类,使用正确的冲泡方法才能让茶的香味更香醇。想要喝上一杯好喝的茶,那么你就要懂得泡茶的技巧,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绿茶冲泡的三要素,欢迎大家阅读。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不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少食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工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饮,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有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4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如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有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代,则难以泡出茶叶;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
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3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代,用茶少,冲泡时间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分,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
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