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试茶叶农残含量(中国茶叶农残调查报告)
一、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有那些
茶叶农残检测项目:茶叶农残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也是屡见不鲜。茶叶分散式种植模式也让农药残留成为突出性问题。我国对茶叶农残检测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建立起系统的标准体系进行规定。像GB2763-2019、GB2763.1-2018、GB23200.26对应茶叶中各类农药的限量、检测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一、茶叶中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的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主要是莠去津、乙烯菌核利、腐霉利、氟菌唑、抑霉唑、噻嗪酮、丙环唑、氯苯嘧啶醇、哒螨灵等农药残留的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就是想将茶叶磨碎进行试样制备,然后通过使用丙酮一正己烷提取相关的农药残留,之后使用活性炭小柱依据中性氧化铝小柱进行净化,最终被测物会被丙酮一正己烷洗脱。
二、茶叶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有六六六及异构体、滴滴涕及异构体及弄型物、七氯、环氧七氯、艾氏剂、异狄氏剂、六氯苯等。检测方法也是先制备试样,然后用丙酮一正己烷进行提取,不同净化处理使用的是弗罗里硅土-活性炭,然后使用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定量方法使用内标法。
三、茶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如下
1、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锌锰、代森钠、代森联;
2、甲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甲基代森锌;
3、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福美双、福美锌、福美铁
茶叶中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甲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将试样在碱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转化为水溶性钠盐,加入离子对试剂后,用碘化甲烷进行甲酯化反应,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干后,乙腈-0.1%甲酸溶液溶解残渣,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茶叶样品中残留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将试验用乙腈提取,加入碘化甲烷甲酯化试剂生成甲酯化衍生物,采用无水硫酸镁和石墨化碳极性填料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液浓缩至干后,乙腈-0.1%甲酸溶液溶,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四、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有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敌百虫、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螟硫磷、喹硫磷、杀扑磷、乙硫磷、三唑磷等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先制备试样,然后将试样放入水中浸泡,然后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正己烷溶液进行提取,通过活性炭进行净化,之后用配备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息色谱仪进行测定,定量方法使用外标法。
五、茶叶中吡唑、吡咯类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中吡唑、吡咯类农药残留检测种类主要有唑螨酯、硫化氟虫腈、氟虫腈、氟虫腈砜、溴虫腈、氟硅唑、野燕枯、吡草醚、吡螨胺、唑虫酰胺等。检测方法主要将制备后的试样放在剂萃取仪(ASE)中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然后使用ENVI-Carb/PSA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之后用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测定,定量方法使用外标法。
二、茶叶农残检测方法
茶叶农残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化学分析法: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来检测茶叶中的农残含量。主要分为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茶叶中农残含量,如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
3.光谱技术:利用光谱技术检测茶叶中农残含量,如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4.质谱技术:利用质谱技术检测茶叶中农残含量,如飞行时间质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等。
5.基于智能算法的检测方法:通过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从茶叶的图像与光谱信息中分析出茶叶中农残含量。
不同的农残检测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其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对象、检测标准、检测目的等方面综合考虑。
三、如何检测茶叶农药残留去除方法
1、茶叶检验之一。检测因防治病虫害施药或其他原因则残存于茶叶中的农药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的技术措施。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是根据某一农药的每人(平均体重50~70kg)每天允许摄入量、普查所得的实际残留量(异常值除外)以及每人每天茶叶饮用量等因子计算出允许限量,再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后订出的。农药残留量用ppm作为计算单位,不少国家对此订有相应的限量标准和管理条例。
2、检验方法有一次检测法和单一农药检测法之分,前者又称一步法,即一次分析可检测出多种残留农药,后者以茶叶中某一特定农药作为检测对象。
3、有茶叶法和茶汤法两种。茶叶法是将样品磨碎通过20目筛网,装入玻璃瓶内备用。茶汤法是取样4~6g,加沸水量是茶样量的60倍,浸泡5分钟,过滤后备用。
4、抽提溶剂有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乙腈等。抽提方法有如下5种:
5、①捣碎法:在组织捣碎机中,高速捣碎2~3分钟,如乳化,则可用离心分离或其他方法破乳过滤,滤渣再抽提一次,合并滤液定容。
6、②振荡法:茶样加溶剂及一定量的酶制剂或甲酸,在振荡一定时间后,过滤定容。
7、③脂肪抽提法:样品放入抽提器中,脂肪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回流抽提。
8、④浸渍法:将磨碎茶样加一定溶剂,在密闭容器内浸渍过夜,第二天过滤定容。
9、⑤液液分配法:茶叶浸出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正己烷,液液分配,将浸出液中的农药转移到正己烷中。
10、纯化:将抽提液中的农药与茶叶成分分离开,除去大部分干扰物质,方法有三种:
11、①液液分配法:在分液漏斗中,利用农药的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将农药由一种溶剂转到另一种溶剂中,这样就达到初步纯化的目的。
12、②柱层析法:常用层析柱有常规层析柱和微型层析柱两种。所用淋洗剂,有时是单一溶剂,如正已烷、苯、二氯甲烷、氯仿等,但多数是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极性不同的混合淋洗剂。吸附剂,常用的有弗洛里硅土、硅藻土545/氧化镁、酸性硅藻土、活性碳柱、硅胶柱、硅胶柱、纤维素柱、凝胶渗透柱等纯化。③酸化法:适用于对浓硫酸稳定的有机氯农药测定。在分液漏斗中加抽提液溶积十分之一的浓硫酸充分振摇,使抽提液中的非农药杂质酸化。
13、分析:纯化液中,某些农药经色谱或其它方法进行测定,最常用的是气液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两种。气液色谱法,一般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氮磷检测器或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薄层层析法,用氧化铝、硅胶作吸附剂,用粘合剂涂在薄板玻璃上,活化后,将纯化液浓缩,点在其上,用不同极性的溶剂使其展开,分离定量。其他尚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薄层分析法等。
14、定性和宣量:①定性:可采用气液色谱法,用不同极性色谱柱,对照标准农药保留时间定性。也可用薄层层析法或其他化学衍生法进一步验证。②定量:用气液色谱分析测出的某一农药的峰面积和峰高,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农药面积、峰高相对照定量,具体采用方法,有外标法和内标法两种。薄层层析定量,则要测出样品中农药斑点面积,对照已知浓度标准农药斑点面积,计算出样品中的农药浓度。峰面积、峰高、斑点面积、保留时间、比移值,可用手工方法测出,也可用微型电脑积分仪、薄层层析扫描仪测定。
15、茶叶本身不是一种农药依赖型作物。茶叶本身含有能抗病虫害的茶多酚,茶叶病虫害危害比其他农作物相对轻。尤其是浙江、湖北、四川、安徽、河南、山东、贵州、重庆等名优绿茶产区和一些高山茶区,采摘春茶期间因气温低,病虫种群数量少,不施或很少施农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是必要的(除了有机茶,有机茶一般使用生物防治虫害),但国家对于农药品种的使用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管体系。当然,允许使用的都是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16、不能将农药残留与农药超标混为一谈
17、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有些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20%。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18、另外,茶叶的用量较少(一般人均每天的消费量约10克),绝大多数农药残留微溶于水,通过茶汤被人体吸收的量微乎其微,所以,只要残留量不超标,饮茶便是安全的。
19、残留农药在泡茶时会浸出,农药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量也愈高。因此,国家禁止了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和敌敌畏。
20、所以,我们不能将农药残留与农药超标混为一谈。另外,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程度和茶汤中的含量不是一回事,因此,关键的问题是有多少农药会在沏茶时释出。在茶叶生产中推广利用的农药,多是水溶解度极低的农药品种。测试结果显示,现在推广利用的农药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在1%以下。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