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的茶叶怎么泡茶好喝(煮茶与泡茶哪个效果好)
一、绿茶怎么泡最好
1、泡绿茶方法常见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闷泡法,就是将茶放入杯或壶中,冲水以后,茶汤和茶不分开,喝掉一部分茶汤以后再注水,直至茶汤味道变淡。闷泡法比较简便,但是也有缺点,这样泡出的茶苦涩度要稍微高一些。
2、另一种就是茶汤分离法,就是功夫茶泡法,水冲下去以后把茶底留在盖碗或紫砂壶中,快速把茶汤分出来倒在公道杯里,喝的时候倒入品茗杯中,随喝随倒。这种泡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茶叶的苦涩度。
3、有的茶友泡茶不太注意选水,会用自来水来泡茶,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味道特别重,不适合泡茶,如果用这种水来泡茶,茶叶的品质越高,泡出的茶汤喝着心理落差越大。
4、所以,我们在泡茶时可以使用经过过滤的自来水,如买一个净水器,或者在自来水过滤站买水。如果再讲究一点,可以使用一些硬度没有那么高的山泉水,有山泉的可以自己去打山泉水,如果没有,可以超市里买一些瓶装水。
二、怎么泡茶才能泡出茶叶味
泡茶是一门学道,日常中很多人喜欢在闲暇时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喝茶,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正确泡茶~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个人喜好放。
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并放置在客人桌前的右手前方位置,请客人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1)不要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为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不要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3)泡茶时间不要太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不要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茶叶数量参考和蓄杯: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三、新鲜茶叶可不可以直接泡茶喝泡茶
1、刚采摘下来不到一个月的茶叶,由于未经较长时间放置,其中的多酚类、醇类、醛类等对人有益的物质还没完全氧化,可能导致饮后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2、此外,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容易使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醉茶”现象。
3、一些人喝茶后会把茶叶渣咀嚼吃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但从安全性上考虑,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及水不溶性农药。如果吃茶渣,就会把这些有害物质摄入体内。
4、喝烫茶、喝浓茶、喝隔夜茶都不利于健康。如果是希望以茶养生,最好在一年四季分别选择适宜的茶。春季喝花茶,可帮助疏散冬天淤积体内的寒邪;夏季喝绿茶,能清热、消暑、解毒;秋季喝青茶,有助于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喝性温的红茶,或者重发酵的乌龙茶。
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茶的十大误区:茶并非越新鲜越好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